(资料图)
历史上有两位皇帝都是比较勤勉的,可是在历史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一个是崇祯,另外一个是雍正,前者吗是亡国之君,后者是是清朝有名的守成之君,接下父亲
的烂摊子,辛苦十几年攒下的家业被儿子败光,得到名声的是他的老爹和儿子,这两人真有点冤枉!今天说的是崇祯皇帝,这个明朝的亡国之君,算的上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可是依然无法挽救明朝的颓势,明朝依然走上了亡国之路,其实亡国和勤勉与否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明朝亡国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1、天灾瘟疫不断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看到没有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驿站兵士李自成失业。这个小子从此走向了反抗明朝统治的道路。
此外瘟疫不断,崇祯十四年(1641年),左懋第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这时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崇祯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19] 十室九空。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崇祯十七年(1644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江南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祯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天灾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祸,活不下去的百姓,将这些归咎于朝廷造成了,使得明朝内部极其不稳定,这也是明朝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2、崇祯生性多疑,对朝政失去了控制朱由检继位以后,铲除了魏忠贤,可是并没有铲除阉党,一些重要的职位任由太监担任,而文官集团也极力想要控制朝政,本来阉党和文官就是一个平衡的利益团体,现在文官势大,造成朝政失去了平衡。明朝自万历以来,党争不断,东林与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之间互相攻击,终于导致天启年间阉党专政的局面。朱由检即位之后的首要举措就是清算阉党, 但这只能说是第一步,进一步消除党争是更加令人头疼的大事。可惜直到他死党争都没有消除。而崇祯此人生性多疑频繁更换宰辅,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他居然更换掉了49位宰辅,造成的后果是朝政更加的混乱,很多官员都是应付了事,和崇祯根本不一心,李自成快攻进北京城的时候,大臣们居然没有来上朝的。
3、百姓的负担沉重为了应付农民起义军和满清的崛起朱由检为了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在正常的税赋之外增加的辽饷、剿饷和练饷。合成"三饷"。崇祯三年(1630年),增加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崇祯十年(1637年),为镇压农民起义,开征"剿饷",每年加派银三百三十余万两。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又加征"练饷",每年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国内本来已经民不聊生,赋税的增加,让很多人对明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好感,转头也成了农民起义军,给明朝以重创。
其实明朝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了,内忧外患不断,是一个烂摊子,积重难返,根本无力无天,不是勤勉就能起效果的,只能说朱由检生不逢时,如果生活在盛世,即使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也会是一个好皇帝,可惜呀,明朝已经到了残喘的地步,需要猛药重药,可是崇祯却没有那个魄力,也算个人能力有限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